close
7/23 羅浮宮、塞納河、香榭儷舍大道、凱旋門

今天一早的行程是頂頂有名的「羅浮宮」
還沒去之前, 我個人對凡爾賽宮比較有興趣, 但是瀏覽完羅浮宮之後
卻很遺憾時間不夠, 不能更詳細的看, 更遺憾的是沒有買到館藏的介紹書~
一切都是因為~~~~時間不夠啊!!! (好遺憾好遺憾>口
一定、一定還要再去羅浮宮!

這天一早,在飯店吃完早餐之後就驅車前往啦,
不過可能是因為大家心情都放鬆的關係,竟然比預定時間還晚出發15分鐘 (汗)
幸好John很盡責的(飆車?) 順利的把我們送達羅浮宮



我們的解說導遊是: 左安琪小姐  看起來非常具有都會女性感  大方又幽默
到達羅浮宮裡頭後, 我們先自行往樓上跑, 為得是要看上圖這個「小凱旋門」

你知道巴黎有幾座凱旋門嗎? 答案是三座

卡魯塞爾凱旋門 (羅浮宮對面, 也就是小凱旋門)
愛德華凱旋門 (戴高樂廣場中央, 面對香榭麗舍大道, 也是我們最常見的大凱旋門)
大門塔 (新凱旋門, 位於巴黎西面的拉德芳斯
)

小凱旋門是為慶祝拿破侖·波拿巴 1805年的一系列戰爭勝利而建造的,盧浮宮博物館對面。
紅、白大理石圓柱之間是三個圓拱門,拱門上方布滿了紀念拿破侖皇帝戰績的淡浮雕。
門的頂端擺放了四匹從意大利聖馬可教堂搬來的鍍金奔馬。
原物於815年歸還給了義大利,現在的是複製品,同時還添了一輛馬車與和平女神像。




這就是很有名的玻璃金字塔, 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
真是華人之光啊 不過玻璃金字塔這個提案原先是很受到反對的,
法國居民不但都相當不看好, 且認為一定會破壞羅浮宮古典的建築美感,
但是當玻璃金字塔建成之後, 讚美的聲浪多過於批評的聲音~
現代與古典建築的融合~看起來不但不突兀、不衝突,
兩個不同風格的建築搭配起來還替對方添了不少丰采

台灣也能看的到貝
銘設計的建築唷!!
位於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同樣出自於這位大師之手呢!!
人在台中快兩年了確還沒有實際拜訪過
路思義教堂XD 改天真的要去朝聖一下啦!!



這是很糊的入場票根
羅浮宮門票為一日卷, 當日憑票可以多次進出,
如果有機會我也很想利用一天在這邊消耗時光 (羨)

巴黎博物館、美術館很多, 針對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是不收門票的
進去參觀時就看到好多好多學生在各個藝術品前面討論、做筆記等等
從小就培養藝術觀感~比起只能在美術課本翻翻幾張畫作的我們來說~
實在是太幸福啦.....!!!

另外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日還有法國國慶日(7/14),
羅浮宮也會開放給所有民眾免費參觀, 不過這天通常人會更多!!
應該會排好幾個小時的隊吧 (汗)


門票費用方面

成人是8.5歐元、6pm~9:45pm時段6歐元 (禮拜五的此時段 26歲以下青年免費入場)
不知道分的那麼細幹嘛


 

這是大廳, 可以容納好幾萬人, 雖然已經很早去了, 人潮依舊很多~
從玻璃金字塔的入口下來就是這裡嘍~(通常也是這入口排最多人)
不過羅浮宮還有其他兩個入口, 自由行的話可以考慮從其他兩個入口進來




在《達文西密碼》這本小說之後, 這個倒轉金字塔就更有名了
陽光的照射下, 站在下方身上還會有光線折射的彩虹色呢!!
每個人一定要在此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啦


羅浮宮建於12世紀, 本來是腓力二世用來當作防禦的城堡,
是座守河的要塞, 法國大革命期間才改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目前羅浮宮內館藏高達40萬件,
是世界第二多, 僅次於大英博物館



開始進行瀏覽之前, 就先面臨了入口方向選擇, 羅浮宮有埃及文物展
埃及館, 我好想好想參觀埃及館
去埃及看金字塔也是我旅行的計畫, 既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去埃及
至少讓我先看看木乃伊啊~~~(抓)

2004年羅浮宮的埃及文物曾經來台中科博館展覽過一年
那時在台灣不知道有這個訊息, 沒想到到了法國還是看不到
嗚嗚~沒辦法, 跟團的話一定是帶你去朝聖羅浮宮的三寶
唉, 好啦, 先去膜拜那三寶, 木乃伊有機會再去埃及看, 要多少有多少 (?)



從舊護城河道走進去, 以前這個地方是都是水
因為要模擬在水中走動所以照片也很有「動感」( 模糊還找藉口XD )




【羅浮宮古城的模型】




館中的三寶, 首先看到第一寶《米洛島的維納斯》



她的面前, 只能用人山人海形容, 我實在找不出個拍不到其他人頭的地點了



下段介紹來自於 羅浮宮官網 (已將簡體字修正為繁體)

這件《米洛島的維納斯》像原本不僅有雙臂,甚至還戴有首飾、繪有色彩!
《米洛島的維納斯》也被稱為《米洛斯島的阿佛洛狄忒》(1820年雕像出土於一個叫米羅的島上)
属於珍貴的原作之一。裸露的上半身表明她是希臘愛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

她從海中誕生,被羅馬人稱為維纳斯。
根據雕塑風格上的一些細節,作品的年代可以確定在公元前100年左右。
舒展的曲線、極富立體感的體態和豐腴的裸體說明該作品創作於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23-31年)
也是希臘歷史上最後一個重要時期。
然而,作品中形成鲜明對照的是人物沉着淡定的面部表情與身體的寫實。
雕像遵循了明確的比例規則:整個臉的長度是鼻子的三倍,筆直的鼻梁與額頭連成直線,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希臘式輪廓”,當然,希臘人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臉部輪廓!
這一手法意在表現神的美,而不是現實世界。
這件雕塑是對美無止境的追求的完美表現,是一部超越時間的偉大作品。



月亮及狩獵女神 阿特米斯(Artemis)


她是宙斯與黑暗女神勒托(Leto)所生,是阿波羅的孿生姐妹,有花一樣的容貌而且武藝非凡
阿提密斯與阿波羅一樣,司掌光明,她所掌管的就是月亮。除了是月亮女神外,
她還很喜歡狩獵
常常背著弓箭在山林中追捕獵物或者與女神們作伴在森林裏漫步,
她是野生動物的女主人,神界的主要獵手。




這個樓台~你認為是誰會坐在上面呢?
我原本以為是一些
王公貴族會在上方, 但聽了解說才知道我錯了XD
上方是樂手們的地盤啦!! 跟原本想像的顛覆好大~~

寫紀錄的時候有點混亂了~所以上下角色的位置顛倒 (汗)
謝謝安琪小姐親臨指正



但是讓我最注意的其實就是這個女神石柱, 從上上張圖可以看到有四尊
我當時駐足在前面好一陣子, 因為我覺得這比起四四方方的樑柱來的美觀多了
只是我不懂為什麼女神沒有手?? (頭撐累了可以換手撐啊XDD)



樓梯間的天花板穹頂, 整個羅浮宮只剩下這裡是保留成這模樣的




接下來總算走到第二寶啦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她面向著階梯, 左右兩側同樣是階梯
三個方向擠滿了瀏覽的人, 細細觀賞真的發現迎風貼在大腿上的衣料
透明度非常的高, 連裡頭大腿的線條都很真實, 太厲害了!

下段介紹來自於 羅浮宮官網 (已將簡體字修正為繁體)


這尊雕像表現的是勝利女神,希臘人稱之為“尼凱(Nike)”。
作品表現的是勝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頭宣布勝利。

希臘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損毀,而後於 1863年在愛琴海東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上被發現,已成碎塊。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最初屹立在眾神聖地(卡比利圣地Kabeiroi)的山丘之頂,
向小島駛來的船只在遠處就可望見。
一些學者認為這件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羅德島(愛琴海)的居民
在一次海戰勝利後為感谢神明而奉献的貢品。

其身體的比例、形態的逼真、衣裙迎風被吹起皺摺的表現力、以及極富戲劇感的動作氣勢
都是那個時期對寫實主義追求的完美證明。
她的雙翅中只有左邊的保存下來,右翅是左翅的石膏複製。
雕像脚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現代添加的,女神本應直接站在船的甲板上。
到1950年她的右手(展示在旁邊的玻璃窗中)才被發現,讓她得以恢復原本的姿勢:
手向上抬起,正宣告著勝利。




在前往第三寶的途中, 我們繞啊繞的進到這間華麗的房間 阿波羅廊
兩側的牆面掛滿了人物畫像, 腓力、路易X世等人
中間則是一整列的展示櫃, 裡頭擺放著為數不少的藝術品



這兩頂貨真價實的「皇(黃)冠」價值不斐, 但是看起來卻不怎麼漂亮
應該要有十分能載重"脖子"才有力承擔它的重量吧XD
當帝王也真辛苦



這一個櫥櫃裡頭收藏的是, 在法國百姓生活窮苦之時,
這些王公貴族們身上帶的小盒子卻依然如此極盡奢華, 糜爛奢華與窮困生活呈現強烈對比
盒子上頭還有不少是人物的畫像呢!



天花板由畫家夏爾•勒•布朗(Charles Le Brun)以太陽的運行為主題進行裝飾



接著走到德儂館開始參觀世界知名的畫作, 這裡懸掛的都是大型畫作
汗顏的是~經常在袖珍面紙上看得到的畫作~這次竟然在羅浮宮看到了一大堆XD
過去用面紙的時候哪裡想過有一天我可能來看到本尊啊



然後在這裡見到另一副加冕圖嘍!!

下段介紹來自於 羅浮宮官網 (已將簡體字修正為繁體)

《拿破崙一世與約瑟芬皇后加冕禮》
(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大衛奉拿破崙之命,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完成巨作,用畫卷紀錄下1804年12月2日
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冕儀式的這一不朽的時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傳作品一樣,
在這幅畫中也有一些對現實的加工:皇帝的母親端坐於寶上,位於畫面中間很顯著的位置。
而事實上她因為生兒子的氣而沒有出席。拿破崙的形象被理想化了,變得更高更瘦
跪在他面前的約瑟芬皇后,也在拿破崙御用畫師大衛的筆下年輕了許多。
由於拿破崙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大衛沒有在畫中表現他加冕的情節,
而是最終選擇了不那麼有爭議的約瑟芬加冕作為主題,
但坐在拿破崙身後的教皇庇護七世並非衷心為新皇帝祝禱。


畫面光線處理的技巧十分嫻熟,在一百五十個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
並恰到好處地照顧到某件首飾上鑲嵌的寶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從某種角度來說,
大衛是現代攝影師的先驅,就像他們紀錄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
在報紙上展現出的奢華場景不禁令民眾浮想連篇。而在畫面上所有這些人物中,
最生動的應該是身穿紅衣站在畫面右端的外交部長塔列朗(Talleyrand),
他似乎對這台透露炫耀味道的好戲投去嘲諷的一瞥。




這一幅出自於大衛之手的《薩平婦女》(
或稱薩比諾女人出面調停)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

運用黃金分割的比例巧妙的將人物安排位置,
雖然是戰爭但是畫中卻見不到有任何的鮮血出現, 是因為最後調停有成功啦
不過男人身上一點來自於戰火的髒污都沒有加上看起來相當緊實的肌膚,
倒是讓我覺得是畫中不太對勁的地方




這幅畫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稱~但是你一定也常見到它XD
( 某牌的袖珍面紙是我高中時期的最愛 XDDD)
仔細看, 你有沒有發現這張圖奇怪的地方? 正常人是擺不出這樣的姿勢的~
不信你擺看看

下段介紹來自於 羅浮宮官網 (已將簡體字修正為繁體)


《大宮女》(La Grande Odalisque)

創作這幅裸體女性作品的是大衛的門生之一:讓-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在此他將女性裸體這樣的古典題材搬到了他僅在夢裡遊歷過的東方世界,
這個世界只是他表現異國情調中的後宮妃妾(或宮女)裸體形象的一個藉口。
終其一生,安格爾多次表現東方主題,以及他最鐘愛的題材之一,女性裸體。
像他的老師大衛一樣,無論從他的創作技巧還是對古代文化的興趣(在他的其它作品中表現出來)來說,
安格爾都是一位古典流派藝術家。但他又偏離了這一流派, 追求對輪廓、身體的曲線的表現,
並根據需要對人體構造進行變形處理:如這個宮女的脊椎骨足足多了三塊!
同樣,她右乳和左腿與身體的連接都顯得十分奇怪。同身體的變形處理形成反差的是,
厚重的藍色惟幔、頭巾或是水烟筒都以極為寫實的方式表現。
當時的評論家對這樣的混合手法無言以對,對安格爾如此獨特的風格嗤之以鼻。
然而,安格爾卻對現代藝術家產生了極大影響,畢卡索(Picasso)就借鑑了他的創造性和解構人體的手法,
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来。




迦納的婚禮是羅浮宮當中最大的一副油畫作品了,
當然前面也是人山人海~畫面中央一位穿著白色衣服,
正在演奏樂器的是畫家本人

下段介紹來自於 羅浮宮官網 (已將簡體字修正為繁體)

《加纳的婚礼》(Les Noces de Cana )

此巨幅油畫曾用於裝飾威尼斯的聖喬治•瑪喬雷(San Giorgio Maggiore)修道院。
委羅內賽是16世紀威尼斯畫家,以創作多人物的大場面作品著稱。
本畫作中,畫家表現的是《新約》中所記載的基督完成的第一個聖蹟:
基督、他的門徒們和他的母親瑪麗亞受邀参加伽那城的一場婚禮。
婚禮上,酒不夠了,基督請人將酒罈子灌滿水,然後讓人把罈子送到主人面前:水變成了酒。

委羅內賽把這一聖經故事搬移到了他所處的16世紀富庶的威尼斯。請注意畫中華麗的衣料、富貴的首飾、
銀器、鍍金銀器,典雅的建築構成了十分壯麗的背景,而故事本應發生在一群在婚宴中酒不夠喝了的窮人家裡。
在端坐中央的基督右邊,瑪麗亞手持一只不太顯眼的杯子,她注意到酒已不夠。
畫面右邊,前排一個穿黄色衣服的人正在倒一罈由水變成的酒,他身後的兩個人目睹了這一聖蹟。
一個穿著綠色衣服的男人走像左邊柱子前面的新婚夫婦,問為什麼把最好的酒留到最後才拿出來。

作品中包含多處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畫面中間欄杆後切肉的屠戶、樂師們桌上的沙漏以及下方啃着骨頭的狗預示著基督的犧牲,即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狗也象徵忠誠,即忠誠的基督徒們的信仰可以驅散鳥云




走著走著終於~看到蒙娜麗莎的最後指標啦~

第三寶蒙娜麗莎的微笑



原作比我想像中的要小很多, 不過不愧是鎮館之寶!!
不但加上了厚厚的防彈玻璃, 為了讓遊客可以平均的觀賞
四周還圍起了離畫作一段距離的U型欄杆, 想要近照?? 請排隊~

看圖片~你有沒有也覺得, 蒙娜麗莎正盯著你瞧?

(因為文章有字數限制~所以接下來的就寫在part2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livia 的頭像
    Olivia

    ⊹⊱ Olivia Talk Show ⊰⊹

    Oli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